ONETEST 欢迎您
6400万!华中科大20项采购意向锁定芯片研制和测试:频谱仪、矢网、示波器、误码仪、相噪分析、芯片测试系统、芯片制备
- 分类:焦点推荐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7-17 12:36
- 访问量:118
华中科技大学2025年8月采购意向如下:
部分设备详细指标
误码率分析仪
1、支持2-64GBd的码型产生; 2、支持NRZ,PAM4编码方式;支持PRBS7,PRBS15,PRBS31,PRBS51输出; 3、时钟抖动小于300fs; 4、输出幅度为50 mV 至 0.8 Vpp (单端);100 mV 至1.6 V 差分;
大带宽高速时域信号调制分析仪 技术指标:
1、2通道模拟实时带宽≥59GHz; 2、2通道实时采样率≥200GS/s; 3、存储深度 ≥50M;
存储器芯片测试系统
1、覆盖8*8阵列芯片的测试,配置16个SMU通道; 2、任意波形发生器:16Bit,8通道,每条通道2G样点波形存储深度,采样率10GS/s; 3、源表:2通道,200V,测量分辨率0.1fA/100nV; 4、最小脉宽:400 ps 5、示波器:8个模拟通道,62.5M记录长度,2.5G带宽;
频谱分析仪
1、频率范围不小于2hz-26.5GHz; 2、实时频谱分析带宽不低于500MHz; 3、总体幅度精度±0.27dB;
矢量网络分析仪
功率器件分析仪
1、具有高电压高电流IV测量功能,最大电流1500A,最大电压3KV,且可在1500A和3KV之间进行自动切换; 2、超大电流模块,最大电流±1500A(脉冲),电流测量分辨率为:2mA,最大输出电压±60V,输出脉冲宽度可设置范围为10us至0.5ms; 3、栅极最大输出电压:±30V,最大输出电流:±1A(脉冲模式),±0.1A(DC),最小电流测量分辨率:10pA 4、高压模块性能:最大输出电压范围±3KV,最大输出电流:±8mA;电流测量最小分辨率为:10fA;
相位噪声分析仪
1、相位噪声测量载波频率范围不小于1MHz-50GHz; 2、相位噪声测量频偏可达1GHz; 3、可完成测试功能包括瞬态测试、VCO测试、AM噪声测试和Alan方差测试; 4、相位噪声测量SSB相位噪声、杂散信号、时间抖动;
ESD测试系统
系统包括半导体器件及ESD测试平台、中脉冲宽度扩展器及手动探头。 主要技术指标: 1、半导体器件及ESD测试平台:支持短路电流最大40A ;支持开路电压最大2KV;支持上升时间10ns;支持脉冲宽度100ns;支持封装级、晶圆级测试;提供自动测试软件;提供数据分析软件;支持升级VF-TLP/HBM/HMM。 2、中脉冲宽度扩展器:短路电流最大40A ;开路电压最大2KV;上升时间10ns;脉冲宽度100ns。 3、手动探头:探针台主机大小4英寸;移动精度10 微米;三目体式显微镜;目镜倍率20倍;放大倍率16倍~100倍;200万像素高清CCD成像系。
采购意向分析
一、采购核心方向:聚焦 “集成电路 + 先进制造 + 材料表征” 三大领域
从采购品目和设备功能来看,20 个项目几乎全部围绕 “科研级器件制备 - 测试 - 表征” 全链条展开,核心聚焦三大领域:
集成电路与半导体器件研发
制备端:FIB 扫描电子显微镜双束系统(980 万,纳米级加工)、反应离子刻蚀机、电子束蒸镀机等 8 类 “工艺试验机”,覆盖半导体器件制造的刻蚀、沉积、镀膜等核心环节; 测试端:误码率分析仪(516 万)、存储器芯片测试系统、频谱分析仪等 7 类 “集成电路参数测量仪”,覆盖芯片性能、信号质量、可靠性等全维度测试; 典型应用:可支撑芯片设计、先进封装、半导体材料性能验证等研究,属于当前国家重点支持的 “卡脖子” 技术领域。 先进材料与光学表征
荧光寿命测量系统(300 万,材料光学特性分析)、椭偏仪(120 万,薄膜厚度与光学参数测量)、金相显微镜(180 万,材料微观结构观察)等设备,可实现从材料光学性能到微观结构的精准表征; 结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230 万)等制备设备,可支撑光电材料、薄膜材料等前沿材料的 “制备 - 表征” 闭环研究。 计算与仿真支撑
GPU 服务器(120 万)主要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数值模拟(如半导体器件仿真、材料分子动力学模拟),为实验研究提供算力支撑,是科研数字化的基础配置。
二、采购特点:高投入、强系统性、贴近产业需求
预算规模大且集中
20 个项目总预算约 6400 万元,单个项目平均预算 320 万元,其中超 500 万的项目有 3 个(最高 980 万),属于典型的 “重资产” 科研设备投入,远高于常规实验室仪器采购规模。 高预算设备(如 FIB 双束系统、化学机械平坦化系统)均为半导体领域 “高精尖” 设备,单价接近产业级生产线配置,说明研究可能偏向 “接近产业化” 的中试阶段,而非基础理论研究。 设备配置形成 “全链条能力”
从 “材料制备”(沉积、蒸镀)到 “器件加工”(刻蚀、激光直写),再到 “性能测试”(信号分析、参数测量),最后到 “微观表征”(显微镜、椭偏仪),设备覆盖从 “原材料” 到 “成品器件” 的全流程,避免了 “能做实验却测不了数据” 的短板,具备独立开展复杂科研项目的能力。 例如:用电子束蒸镀机制备薄膜材料→用椭偏仪测厚度与光学参数→用荧光寿命系统分析光学性能→用 GPU 服务器模拟优化参数,形成完整研究闭环。 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产业热点
采购设备高度匹配 “半导体自主可控”“光电信息” 等国家战略方向(如《“十四五” 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属于政策鼓励的科研设备投入领域。 存储器芯片测试、功率器件分析等设备,直接对应当前国内紧缺的存储芯片、功率半导体等产业需求,研究成果可能更快向产业转化。
三、背后逻辑:支撑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升级
强化优势学科竞争力
华中科技大学在光电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长期处于国内前列(如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此次采购是对优势学科的 “设备迭代”,可进一步巩固其在半导体、光电领域的科研地位。可能服务于重大科研平台建设
此类系统性设备采购(非零散补充),更可能用于新建 / 升级校级科研平台(如 “集成电路研究院”“先进材料实验室”),或服务于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任务,具备 “公共平台” 属性(供多个团队共享使用)。兼顾基础研究与产业协同
设备既包含用于基础研究的材料表征仪器(如荧光寿命测量系统),也包含贴近产业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如化学机械平坦化系统,与芯片制造 “planarization” 工艺直接相关),说明研究可能采取 “基础 - 应用” 双轨模式:既做前沿理论探索,也为企业提供技术验证支持(如与本地半导体企业合作研发)。
四、总结:指向 “半导体 + 光电” 领域的科研攻坚
整体来看,此次采购是华中科技大学在 “集成电路、先进材料” 领域的一次集中性科研设备升级,核心目标是构建 “从材料到器件、从制备到测试” 的完整科研能力,既服务于前沿基础研究,也为突破半导体产业关键技术提供支撑。这种采购方向与国家战略、产业需求高度契合,后续可能在芯片制造工艺、光电材料应用等领域产出高水平成果,甚至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文中所有仪器已收录到onetest仪器资源库,未尽收录的厂家请联系收录,点击onetest.net进入网站查看详细资料或开启您的仪器选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