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是德科技发布截至到7月31日的第三季度财报。作为仪器测试领域的标杆企业,是德科技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不仅展现了其自身经营成果,更折射出全球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态势。
- 2025 年第三季度营收 13.5 亿美元,与 2024 年同期的 12.2 亿美元相比,大幅增长了 11.1%。 净利润则为 2.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9.6%。
- 研发投入:2.5亿美元,2025前三季度总研发费用7.49亿美元
- 2025 第四季度预期营收: 13.7 - 13.9亿美元
前三季度累计数据同样可观,营收达到 39.47 亿美元,同比增长 9.3%- 延续了强劲增长势头,第三季度营收达 5.6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7%,成为拉动全局的核心动力。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AI浪潮的旺盛需求,作为亚太地区仪器仪表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中国在 6G 预研、AI数据中心建设浪潮、半导体国产化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持续投入,为测试设备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数据显示,亚太地区已占据全球仪器仪表市场 40% 以上的份额,其中中国市场年均增速保持在 10% 左右。
- 表现稳健,第三季度营收 5.6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美国国防开支增加和现代化升级需求成为重要驱动力,是德科技的差异化平台能够模拟复杂的 3D 无线电信道条件,恰好满足了国防与航天领域的高端测试需求。
- 则出现 1.8% 的小幅下滑,营收 2.17 亿美元。这一方面与当地经济增长乏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缘政治对资本开支的抑制作用。不过在德国汽车制造等高端制造业领域,是德科技仍凭借技术优势维持了稳定份额,显示出高端市场的抗周期能力。
前三季度各地区趋势与第三季度基本一致,亚太和美洲的双轮驱动格局进一步巩固,全球市场重心东移的趋势愈发明显。行业需求多点开花

第三季度营收 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其中商业通信领域增长达 13%。- 盈利稳定性:毛利率(67%)与运营利润率(26%)均与去年持平,说明该板块规模效应稳定,未因增长牺牲盈利。
- 核心增长点:AI 生态系统推动的数字基础设施需求激增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特别是在高速网络互连领域,是德科技的解决方案支持扩展型架构,完美契合了 AI 数据中心对更高网络速度的需求。同时,非地面网络发展和 5G-Advanced 研发活动也带来了稳定需求。尤其中国AI浪潮下,算力需求激增、数据中心大规模建设,产业链上高速信号芯片、模块、系统等测试需求强劲,‑ 有线/无线通信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800G/1.6T 以太网、PCIe 6.0、CXL 一致性测试需求由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拉动;不止是德科技在AI浪潮下业绩急速增长,国产仪器厂商联讯仪器蛰伏三年,更是收获翻数倍,2024年业绩7.8亿元是2023年2.7亿的2.8倍。
Infiniium UXR 系列示波器:超宽带宽特性,适配高频宽带场景;
Infiniium MXR 系列示波器:多功能集成设计,兼顾测试效率与测量精度;
M8100 系列任意波形发生器(AWG):提供高速信号激励,支撑复杂信号仿真;
J-BERT M8020A/M8040A/M8050A 高性能误码率测试仪(BERT):专注高速接口验证,覆盖多编码协议;
Keysight DCA 采样示波器:精准实现高速数字表征,适配光 / 电信号测量。
是德科技以超高远见,正如其英文名字Keysight,从2017年陆续布局推出高速信号测试仪器,如:110GHz带宽的UXR示波器、80GHz带宽的AWG、110GHz带宽的采样示波器、120G Baud的误码率测试仪等,从其公众号可见一斑,全是AI相关测试的文章。


表现同样出色,营收 4.1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4%。- 盈利亮点:尽管毛利率同比微降 1 个百分点(58%→57%,或因原材料成本小幅上升),但运营利润率提升 2 个百分点(20%→22%),反映成本控制(如 SG&A 费用优化)与规模效应见效。
- 在半导体领域,整体市场强势复苏,尤其先进节点、HBM 和硅光子学解决方案的需求依然旺盛,这些正是 AI 计算所需的关键技术。汽车领域需求环比改善,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电池管理和电机控制测试设备的需求增长。
- 值得关注的是,本季度射频电子设计自动化(RF-EDA)解决方案需求因政府和国防开支增加而显著上升,成为新的增长点。
从前三季度来看,两大业务集团均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技术含量高、与新兴产业结合紧密的产品线增长尤为突出,反映出行业需求结构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1、聚焦新兴技术领域:是德科技在 AI 解决方案、航空航天、国防和政府领域的需求呈现出强劲态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对高速、大容量网络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对测试测量仪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是德科技积极布局 AI 测试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针对 AI 芯片、服务器、网络设备的测试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验证 AI 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航空航天、国防和政府领域,随着无人机、卫星通信、雷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精度、高可靠性测试测量仪器的需求持续增长。是德科技凭借其在这些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项目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其严苛的测试要求。2、半导体测试业务增长显著:半导体晶圆测试解决方案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代工厂和 IDM(集成器件制造商)继续加大对 AI 驱动的先进节点、内存和硅光子学的投资。随着 AI 应用的不断普及,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这促使半导体厂商加快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在先进节点方面,从 14nm 到 7nm、5nm 甚至更先进的制程,每一次技术突破都需要更加精准、高效的测试设备来保障芯片的性能和良率。在内存领域,随着 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对 DRAM 和 NAND 闪存的容量、速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德科技的内存测试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提升产品竞争力。硅光子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具有高速、低功耗、高集成度等优势,在数据中心、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德科技积极投入研发,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硅光子学的测试解决方案,满足了市场对这一新兴技术的测试需求。3、软件和服务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软件和服务收入在本季度占总收入的 36%,经常性收入占 28%,这一比例的提升反映了仪器行业向软件和服务转型的趋势。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客户对仪器设备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硬件本身,而是更加注重软件功能、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售后服务的质量。是德科技通过不断加大在软件研发方面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测试软件,能够帮助客户快速、准确地完成测试任务,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公司还提供包括设备租赁、维修保养、技术培训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增强了客户粘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这种从单纯的硬件销售向 “硬件 + 软件 + 服务” 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不仅为是德科技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点,还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4、积极推进并购活动:是德科技在本季度提到了一系列收购活动。对 Spirent 的收购预计在第四季度完成,这一收购将进一步增强是德科技在通信测试领域的实力。Spirent 在网络测试、安全测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与是德科技的现有业务形成了良好的互补。通过整合双方的资源和技术,是德科技将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通信测试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其在通信测试市场的领先地位。此外,对 Synopsys 光学解决方案组和 Ansys 的 PowerArtist 的收购也在稳步推进中。这些收购将有助于是德科技在半导体设计、光学测试等领域拓展业务,提升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客户在这些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德科技在财报中提到了关税问题,面对今年4月和8月的新一轮关税政策,是德科技积极应对,通过多维度策略缓解成本压力。公司预计:是德科技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以及在新兴技术领域的领先布局,为整个仪器行业树立了榜样。其在 AI 测试、半导体先进制程测试、硅光子学测试等方面的技术突破,推动了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其他仪器厂商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不落下风,必然会加大在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从而促使整个行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是德科技推出的针对 AI 数据中心的测试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验证 AI 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这一技术的出现引发了行业内对 AI 测试标准和方法的深入探讨,推动了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财报数据也折射出全球仪器仪表行业的深刻变革。一方面,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正在改变全球产业布局,是德科技在该地区 14.7% 的增速既受益于这一趋势,也反映了国际巨头对新兴市场的依赖加深。另一方面,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尽管目前国内整体国产化率不足 30%,但思仪科技、万里眼、普源精电、鼎阳科技、玖锦科技等企业在射频高端仪器加速国产替代;以联讯仪器、信而泰等为代表的高速信号测试厂商对是德科技形成围剿。在行业层面,随着是德科技在 AI、半导体等热门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有些企业硬刚是德科技、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其他企业可能会选择聚焦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竞争来寻求发展空间。一些企业可能会专注于特定行业的专用测试仪器研发,或者在售后服务、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方面打造自身优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市场格局的优化。随着 AI、6G、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测试验证环节的价值正在从 "成本中心" 向 "价值创造中心" 转变。公司订单量的持续增长(同比 + 7%)和 18.5% 的研发投入占比,实际上是对 "测试仪器是技术创新基础设施" 这一认知的市场投票。总体而言,是德科技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不仅展示了一家行业龙头的经营成果,更揭示了测试测量行业在技术革命浪潮中的发展规律。高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优势、对新兴市场的精准把握、以及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共同构成了公司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技术创新日益加速的背景下,测试仪器作为 "创新基础设施" 的价值将更加凸显,而那些能够提前洞察技术趋势、持续投入研发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